时间:2024-12-27 20:03:15 出处:休闲阅读(143)
学生武术操表演
名山三中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武术表演
2018年四川省学生武术锦标赛名山三中师生合影
学生在主题晚会上表演武术
“嘿哈!武”6月15日上午,动青雅安市名山区第三中学(以下简称:名山三中)校园内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春德AG超玩会入口声音传出,经久不息。育新
寻声沿缓坡而上,武走进名山三中内。动青操场上,春德身着红白黑相间学生服的育新学生们一字排开,随着音乐节奏的武变换表演着大课间活动“武术健身操”。
行抱拳礼、动青起势、春德侧展、育新马步冲拳……同学们动作舒展,武快速有力,动青像雄鹰展翅,春德热情奔放;似猛虎下山,虎虎生威;如凌波踏浪,蛟龙出水,震撼人心。一招一式演绎着意气风发的豪情,展现着青春飞舞的激情,传递着希望与信心。
这便是名山三中率先将武术引进课堂所结出的累累硕果。而开花结果不仅在校园,6月9日至10日,在2018年四川省学生武术锦标赛中,名山三中不负众望,在全省71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,AG超玩会入口获得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、集体项目第一名,并斩获了6个单项冠军、5个亚军和5个季军。
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武术这一国粹在名山三中得以传承和发扬,并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?我们一起去看看。
“武之梦”圆梦青春
以德育人
舒缓的《太极》音乐声缓缓飘出,飘进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耳朵里。表演场上,9名身着“蓝天白云”颜色太极服的表演者站好位,随着一声令下,眼到、手到、体形到、步伐到“四位一到”,行抱拳礼后开始展示风姿。
这便是名山三中在此次四川省学生武术锦标赛中以“武之梦”为名展示的集体表演。
只见两名挽起发髻的女生昂首挺胸走入场地中间,手握太极笔,跟随着音乐节拍挥舞,招式干脆绝不拖泥带水。
随后,音乐声一换,《七剑战歌》的激昂之声奏响,舞台上的名山三中学子们手持木棍,将棍术使得刚劲有力。
朴刀、剑术、双截棍、集体拳等轮番上阵,展现了名山三中学子们勤学苦练武术的成果。
台上的评委们认真仔细观看表演,台下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,“这是哪个学校的?”“武术表演这么专业,学校老师应该也不差。”“这个表演简直太吸引人眼球了!”……一声声赞美从观众席中频频传出,都是对名山三中学子精彩表演的肯定。
“宣布成绩的时候觉得曾经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,队员们都激动落泪。”作为参赛队员之一的黎晨瀹说,今年升入高二的她已经练了两年武术,从最开始的好奇到枯燥、辛苦,最后选择坚持。黎晨瀹认为武术带给自己的不仅是此次获得的优秀成绩,更让她明白了团结互助、吃苦耐劳、尊师重道的精神。
因为这些都是武德所传递给学生们的。国粹武术讲究“拳以德立”,其中的德便是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。
“习武先习德,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必然有其合理性。习武之人要以仁为准则,其言行举止都要保持应有的操守,适用在学生身上便是不显摆、不欺负人和乐于助人。”名山三中特聘的专业武术教师王光洪介绍。让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,在武德精神渗透下,精神面貌以及行为习惯受到正确影响,这才是属于他们的“变形记”。
罗杨洪,便是一个例子。行为懒散、不太守规矩、没精气神是曾经大家对罗杨洪的印象,但自从与武术结缘之后,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。
“在武术班里和其他练习武术的同学是一个集体,在文化班上又和班上的同学是一个集体,不能违反规矩,让别人因为自己而损害利益。”练习武术的过程中,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,武术班都会有个规矩:队员但凡迟到一分钟便围着操场蹲走一圈,以此累加,甚至会让其他同学承担“连带”责任。
几次下来,罗杨洪渐渐懂得了其中道理,坚持练习武术的他变得越来越懂规矩,更加有精气神。
武术便是名山三中用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,培养学生谦虚上进、尊师重道等美好品德的一种手段。
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
以武树人
以武术为载体,积极影响学生形成理想与信念、生命与道德、责任与感恩等价值观,养成坚韧、吃苦、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。这是名山三中开办武术文化教育的理念。
而要真正说为何选择武术,却是一个契机。
“传统的广播操在学生练习中起不了多大的锻炼作用,因为时间一长,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味,只是应付去做。”名山三中校长李勇介绍,为了激发学生兴趣,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目的,自2016年起,名山三中便在大课间活动中改做武术操。在率先学会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的同时,学校编创了一套适合高中学生的武术操。
名山三中还将武术引入课堂,在高一、高二各班的课程中每周增设一节武术教学课,以武术基本功、武术操、套路等为基本教学内容。若有爱好武术的同学,还可自行选择“武术艺体班”,接受更加正规的训练。
有了规范的课程目标之后,配备专业的武术教师和场地、道具便成了打破制约武术发展瓶颈的“砖头”。
“目前,我校共有4个武术经验丰富、专业能力强的武术教师,其中王光洪老师是少林武术协会特邀副主席,也是少林拳的名师,这便为我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”李勇说,此外学校还将二楼占地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教室改造翻新为艺能馆,布置有武术文化墙,潜移默化向学生宣传武术起源、武德内涵等,并购置朴刀、双截棍、沙袋等相应道具,硬、软件设施配备便跟上了课程教学内容。
利用这些优势,名山三中武术教育以赛促学,通过参加中华武术进校园、名山区学生武术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提升该校武术文化教育的美誉度。
名山三中武术文化教育的作用不仅如此。名山三中人认为,高考便如“登山”,往上攀登者,可以看见更广阔之境。同时,“登山”之径绝非一条,能给学生多一种选择的空间和途径,也给学生多一份升学的希望和憧憬。
为学生开辟另外一条道路,让那些热爱武术的孩子们能够将自己的喜欢变成铺垫成长的道路,圆孩子大学梦也未尝不可。
走武术专业道路。“文化成绩一直不太理想,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大学了,非常失望,但是自从来到名山三中后才知道,潜心学习武术也可以开拓一条路。”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自信的陆焱彬看到的是希望。
“学武术的孩子除了参加传统体育统考,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,走高水平运动员道路。”高二年级的分管员张陶涛介绍。
在名山三中,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,潜能得到挖掘,特长得到发挥。同时,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全面发展。
传承民族文化精神
以文教人
在名山像名山三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还有很多,他们既牵住了师资建设这一“牛鼻子”,又结合当地特色,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。
当前全国各校掀起推广、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,值得赞许。但面对类型多样、专业性强的传统文化,教什么、谁来教、怎么教?众声喧哗但也莫衷一是。
这便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沉着冷静、仔细判断,全面领会传统文化内涵后,选择出适合本地区、本学校发展的精华。
以此为指引,名山区教育局将国学经典、民族文化加以传承的同时,结合地方特色,在全区中小学中大力发展地方本土文化教育。
“自2015年起,名山区在全区学校先后推广经典诵读、武术操、茶技茶艺。”名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丽说,学校层面在传承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整体思路,选好切入点,确保前期有设计,后期有提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名山独具特色的茶技茶艺也在众多学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,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
“聘请地方艺人到校开展讲座和技能培训,再将茶技茶艺变成舞蹈进行表演,还编成了一本《蒙山童韵》的读物供孩子们传扬和诵读。”张丽说,此刊物自2017年12月正式出版后,便免费发放给全区三年级以上的每一个学生。这样,地方和传统文化便得到了更好发扬。
不仅如此,名山区教育局在领航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同时,坚持编写《德育絮事》,定期让学校收集老师、学生的一些感人故事等,并通过学校文化社团、兴趣班等向全校师生进行宣讲,传播其中精神。
不断开展武术操、经典诵读比赛,既展示了学生风采,又提高了文化素养,可谓一举两得。
通过爱家乡进而爱祖国,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和素养的积淀,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停留在书本上、课堂内,还在全方位进行融入贯穿,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,这便是名山区教育局一直坚持做的事。
王文宁 雅安日报/北纬网记者 吴丹
上一篇: 明年“三农”工作,重点是什么?
下一篇: 粤明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00万亩